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什么是高山茶
通常把海拔600米以上地區(qū)所產茶葉通稱為高山茶。高山茶以其品質優(yōu)、無污染、低(甚至無)農藥殘留等特點,正日益深人人心,成為廣大消費者的首選茶葉飲晶。
茶葉起源于我國云貴高原地帶,在其系統(tǒng)發(fā)育過程中形成了喜蔭好濕、喜漫射光特性。高海拔地區(qū)植被茂盛、山高云霧多,因此濕度大、漫射光多,有近似其起源區(qū)生態(tài)特點,利于茶樹生長發(fā)育。高山茶區(qū)一般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日夜溫差大,利于茶樹光合物質的積累轉化,具備了制出好茶的鮮葉原料基礎。但高山地區(qū)日照時數少,熱量條件較差,茶樹生長時間較短,易受霜凍危害,降雨量較大,易發(fā)生水土流失,有時夜溫較低,不利烏龍茶制作。
二、茶園高標準建立有何技術要點
1、嚴格選地。新建茶園應據茶樹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選擇土壤PH4.5―6.5的結構良好的紅黃壤,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度以下,水源充足,交通電力通訊方便的緩坡地帶。并按無公害茶葉生產要求進行大氣、土壤、水質的檢測。
2、統(tǒng)一規(guī)劃。要圍繞水土保持、生態(tài)平衡這個中心,因地制宜,以茶為主,山水田林路全面規(guī)劃、綜合治理,認真做好道路排灌系統(tǒng)的設計,合理布局茶行及茶園遮蔭樹配置(一般畝植8―10棵柿、梨為宜)。
3、表土回溝開墾。在規(guī)劃好的的茶行上挖種植溝,先將表土約10―20cm左右,挖去放在兩種植行間或內壁,再將新土挖去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間或在外埂,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m左右,施人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將表土翻人種植溝,揀去石塊、樹根,做成種植條行以備種茶。利用老茶園開墾條溝進行種植的,須用五氯硝基苯進行消毒處理。
4、施足基肥。要求畝施有機肥500kg以上,磷肥50kg左右。
三、茶樹定植有何技術要點?
1、選用良種壯苗。
2、適時栽植。種植時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為宜,春栽以立春至驚蟄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陽春氣候為好。移苗時盡量多帶土不損傷根部,茶苗太高可于移栽前離地15―20cm處進行修剪作為第一次定剪,應澆足定根水;再覆蓋一層松土。其后做好防凍抗旱保苗全苗工作。
四、如何搞好茶園秋冬季管理?
對幼齡茶園和抗寒性較差品種茶園應進行鋪草覆蓋或種植紫云英等冬季綠肥作物,以提高抗寒能力又增加有機肥來源;以波美0.5―1度石硫合劑進行全園噴施以減少越冬病蟲基數;對多花茶樹,在其盛開季節(jié)用300ppm乙烯利噴施一次以減少花量;密切注視冬季春初天氣變化,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預防茶園凍害發(fā)生。
五、如何搞好茶園施肥?
1、幼齡茶園:一般在每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結合深耕施人1.5―3噸廄肥等作基肥;而追肥則根據苗齡不同各有差別,一齡茶樹全年畝施標準N肥5公斤左右或稀人糞尿250―400公斤于春茶前或春茶后一次施人;二齡茶樹全年畝施標準N肥10公斤左右或稀人糞尿400―500公斤,春茶前施60%,春茶后施40%;三、四齡茶樹全年畝施標準N肥15公斤左右,可于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分別施50%、30%、20%;NPK三要素比例1―2年生為1:1:1.3―4年生則為2:1:1;施肥方法應以相對集中的淺溝或穴施為主。
2、生產性茶園:實踐上畝產干茶250公斤以內按0.5公斤純N生產干茶3.5公斤計算,畝產干茶250―400公斤則以1:6計,若畝產干茶400公斤以上則要以1:5計。NPK三要素比例,綠茶區(qū)一般2―4:1:1,烏龍茶區(qū)2―3:1:1。推廣“一基”、“三追”、“多噴”的施肥方法,即在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進行茶園深耕結合施人全年施肥量40―50%的N肥和全部磷鉀肥,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如餅肥、人糞尿、堆漚肥、豬牛欄肥、土雜肥、塘泥等,配合施用磷鉀肥、復合肥等,此為“一基”;“三追”是在春茶開采前一個月,春茶采摘后及秋茶采摘前15―20天,結合茶園淺耕除草分別追施速效性化肥,這三次施肥量占全年N肥用量的50―60%,其余夏秋茶各占追肥總量的25%左右;“多噴”是指在茶樹生產季節(jié),尤其在夏秋茶季節(jié)用化肥及其它葉面營養(yǎng)液等作根外追肥,一般都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傍晚或陰天噴施,一定要噴濕葉面葉背以便吸收,噴施時期以茶樹一芽一葉初展期效果最好。
六、茶樹如何修剪?
1、幼齡茶樹定型修剪
幼樹一般要進行3―4次定剪,春夏秋季都可進行,以春茶茶芽未萌發(fā)之前的早春3月為最好。第一次定剪在茶苗高30cm以±時,離地15―20cm處水平剪去,第二次在原剪口提高15―20cm左右即離地30―40cm處剪去,第三次在離地55―60cm左右剪去,第四次在離地60―70cm左右處剪成弧形并培養(yǎng)樹冠,第二至第四次定剪都是對在上次定剪基礎上所萌發(fā)的莖粗0.4cm以上、展葉數達7―8片葉以上、已達半木質化的枝條進行的修剪,幼齡期間貫徹“以養(yǎng)為主,適當打頂”的采養(yǎng)方法,即在茶梢生長達到定剪高度以上進行打頂采,堅決防止早采、強采和亂采。
2、生產性茶園樹冠更新秋末茶季結束,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前及時進行輕修剪,水平略帶弧形地剪去樹冠以上3―5em的茶枝,并同時剪去突出枝、病蟲枝、衰老枝等枝條;而對由于經多次采摘后樹冠面參差不齊,形成許多雞爪枝的青壯年茶園,在春茶前或在春茶后或在茶季結束后進行深修剪,水平略帶弧形地剪去樹冠面上10―15cm以雞爪枝為主的茶枝。對衰老茶樹,待春茶結束后,離地10cm處用利刀或鋸齒進行臺刈,以促發(fā)新梢重新養(yǎng)蓬。
七、茶園如何合理采摘適時封園?
春季當茶蓬上有10―15%、夏秋季有10%左右的新梢達到采摘標準時即行開采,后及時分批采摘,采用“春秋留魚葉、夏留一葉”的采摘方法,尤要注意夏季采凈該季極易形成的對夾葉。霜降節(jié)氣前后至遲11月上旬前即行結束茶季進行封園。
八、什么是無公害茶(低殘留茶、綠色食品茶、有機茶)?
無公害茶是一個科學名詞,指這種茶葉不含污染物質,或即使有少量污染物,但低于我國規(guī)定的允許標準,對消費者沒有公害,因此,它是一個符合食品安全的茶葉總稱。
在無公害茶生產發(fā)展過程中,先后出現過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和低殘留茶等名稱,事實上它們都屬于無公害茶。綠色食品是我國對無污染的安全、優(yōu)質營養(yǎng)食品的統(tǒng)稱,分為A級和AA級兩種,由我國農業(yè)部和各省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對生產地進行環(huán)境檢測和質量認證,證書有效期為三年;低殘留茶是近幾年來針對歐盟制訂新的農藥最大殘留量(MRL)標準而提出的;有機茶是有機食品的一種,由國際有機農業(yè)運動聯(lián)合會(簡稱IFOAM)認定的單位才有資格頒證,我國有機茶由國家環(huán)保局有機食品發(fā)展中心及其批準的有機茶開發(fā)分中心(在杭州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內)審批和檢測,證書有效期不超過一年,第二年必須重新進行檢查頒證,綠色食品的AA級茶和有機茶相仿。
九、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
無公害茶葉是今后茶葉消費的必然要求。實行無公害茶葉的生產與管理已成為廣大茶葉生產者必須掌握的一門新技術。
(一)嚴格選地建新園對準備建園的荒山在建園前進行水、大氣、土壤測試,確保茶園條件符合無公害茶葉生產要求,選擇空氣、土壤、水源無污染的地點,茶園周圍5公里內,不得有排放有害物質的工廠、礦山等,并與一般生產茶園、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區(qū)距離1公里以上,且有隔離帶。
(二)引進種苗須檢疫當要從外地引進茶苗或茶籽、穗源等種質材料時,須經植檢部門檢疫認可后方能引進,以防止外地有而本地沒有的病蟲侵入本地。
(三)規(guī)范基地建設對現有一定規(guī)�;A茶園進行無公害茶園基地建設時,首先要擇該茶園及周邊環(huán)境符合標準要求,并進行水源、大氣、土壤的檢測以獲得定量數據;其次,在對現有中低產茶園實施改造時,一定要按“三改一補”即“改園、改土、改樹和缺株補植”技術規(guī)程因地制宜來操作,以水土保持為中心,實現社會、經濟、生態(tài)三大效益為目標進行山水園林路的統(tǒng)一規(guī)劃綜合治理。
(四)合理施肥茶苗移栽前后以施有機肥為主,嚴格控制無機肥使用;須用經過有關部門登記許可生產的不含合成化學調節(jié)劑的商品有機肥和礦物肥料,農家有機肥必須是無工業(yè)污染、且經過高溫發(fā)酵后殺死了各種寄生蟲和病原菌及雜草種子、除去了有害有機酸和有害氣體的;生產季節(jié)可少量使用無氯速效化肥,化肥施用量不得超過全年肥料施用總量的20%。
(五)綜合防治病蟲
l、強化農業(yè)防治。無公害茶園的病蟲害防治應以農業(yè)防治為主,提高茶樹自身抗性,減少病蟲發(fā)生與危害。
①選用抗病蟲良種,角質層厚的、茶單寧含量高的茶樹品種抗病蟲能力強。
②合理密植,采用單行雙株或雙行單株條植,畝植3000株左右。
③適時修剪。據不同樹勢在每年的茶季結束或春茶前進行輕修剪、春茶結束后進行重修剪或臺刈,并同時剪去枯弱枝、病蟲枝和徒長枝。
④平衡施肥。據生產茶類和土壤肥力合理配比N、P、K三要素比例,保持茶樹營養(yǎng)平衡,增強抗病蟲能力。
⑤中耕除草。
⑥分批多次采摘。
⑦冬季清園封園。茶季結束,應將茶園以及茶園四周的枯枝落葉、雜草蒿桿清理出園燒毀或深埋,同時噴施0.5―1.0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封園,以減少病蟲越冬基數,減輕來年危害。
2、推廣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昆蟲致病菌、農用抗生素及其它防制劑等控制茶樹病蟲為害利于保持生態(tài)平衡。如用白僵菌“871”防治茶麗紋象甲、茶毛蟲病毒“8010”防治茶毛蟲、韋伯蟲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園蚧,殺鱗精防治茶尺蠖、天霸防治茶小綠葉蟬、農抗101防治云紋葉枯病。
3、合理進行化學防治。指定專人負責茶園病蟲監(jiān)測預報,在病蟲發(fā)生初期及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茶樹和天敵安全的農藥品種并把農藥用量壓低到最低限度進行防治,絕對禁止在茶樹上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同時遵循交替輪換復配用藥原則,并改進噴藥技術和方法提高噴藥效果。
(六)重視茶葉加工與包裝
嚴格要求加工設備及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潔、無污染,禁止使用色素、防腐劑、品質改良劑等化學添加劑,杜絕有害金屬包括鉛錫錳鎘等金屬材料作為加工工具,選用阻氧、無味無毒、無污染的包裝材料,在包裝貯運及其它流通媒介除了不能接觸以上金屬外,汞、砷、銅等也要杜絕,同時要嚴格監(jiān)測有害細菌如大腸桿菌和其它致病菌、黃曲霉素等的發(fā)生狀況使之完全符合無公害茶葉的檢測標準。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