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農業(yè)網

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國內新聞

云南:幫到點子上 扶到關鍵處(落實在基層)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9-06-20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扶貧如何做到精準?云南曲靖市會澤縣發(fā)基卡村因地質條件復雜,一村發(fā)展呈現不同狀況。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因為精準施策,摸清群眾真實需求,合理規(guī)劃扶貧產業(yè),選派合適干部到村幫扶,村里起了大變化。

云南曲靖會澤縣發(fā)基卡村,深藏烏蒙山腹地。小村不大,卻分山前山后兩村。山前村通水,最近三四年軟籽石榴產業(yè)崛起,村民逐步走上小康路。山后村處于小江斷裂帶,地質隱患突出,脫貧難度大。一村兩個樣,脫貧施策如何精準有效,是一個考驗。

近日,記者走進發(fā)基卡村,探訪他們的精準脫貧路。

措施到戶精準

一家家入戶談,精準把握群眾需求

這兩年,山后村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山后村小組分散,村組的人也少,很難配建學校、衛(wèi)生所。要修一公里路,成本高達40萬,足夠三個農戶搬出來。

“留在山上只能挖一輩子紅薯,搬遷下來才有出路”,這是共識,可真要落實,并不容易!瓣P鍵要了解各家脫貧瓶頸、選準脫貧路徑!卑l(fā)基卡村委會副主任顏晶說。

“站慣的山坡不嫌陡”,大多數群眾起初并不愿主動離開自己的土地。

“我家是不富,可不搬也沒餓死!真要搬出去沒了土地,餓了吃石頭?”顏晶上門做工作,村民黃吉高卻鬧起了情緒。說到激動處,黃吉高頭一梗,“我這輩子辛辛苦苦蓋起的房子,舊雖舊可我就是戀舊!”

顏晶理解老黃的擔憂,“盡管種花生紅薯收獲寥寥無幾,可搬出來對貧困戶來說卻是‘門口連栽菜的地方都沒有’。”

在反復勸說之后,老黃還是很擔憂。說急了,顏晶撂下狠話,“餓倒了你找我,我養(yǎng)你!”顏晶的頭回動遷,進展并不順利。

實際上,同樣是不愿搬遷,各家情況并不一樣。“有的家庭是因為習慣問題;有的農戶卻是希望能留著錢給孩子讀書用。一家家入戶談,知道了不愿搬遷的原因,才能做好說服工作!鳖伨дf,精準扶貧,關鍵是精準把握群眾的需求和擔憂,做到措施到戶精準。

怎么了解群眾需求和擔憂?顏晶靠的是腳。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大白風”,顏晶和同事們挨家挨戶跑,“磨嘴皮子”。聊到位了,黃吉高終于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兒子讀書,我得攢錢。顏晶聽罷,立刻聊起了教育扶貧政策,老黃的心結很快解開。

如果說苦口婆心是扶貧干部的工作法寶,那么群眾搬遷,同樣離不開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村里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補助2萬,拆除舊房還獎勵0.6萬元,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的資金難題。可是易地搬遷,除了建房還要添置家具,黃吉高依然缺錢。

顏晶一咬牙,以自己名義為老黃擔保貸款。記者問顏晶怕不怕貧困戶還不上,他說:“只有咱自己有信心,才能確保讓百姓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脫貧!

如今,搬遷后的老黃早已脫貧!伴_始還到山前的石榴園打工賺錢,這兩年兒子疼父親,說什么也不讓年邁的老黃再去了!

項目安排精準

發(fā)放小額貸款,因地制宜發(fā)展產業(yè)

“交通落后101戶、缺勞力42戶、缺技術31戶、缺資金71戶……”說起致貧原因數據,發(fā)基卡村監(jiān)委會主任李正發(fā)信手拈來。

“其實最缺的是扶貧產業(yè)。”李正發(fā)說,這兩年,因為發(fā)展了一些產業(yè),村里的變化特別大。“2012年,村里有小伙子帶女友來,回去女友便鬧著分手;去年,女友變成了媳婦,干脆住在了村里!崩钫l(fā)說。

變化為啥如此之大?“咱村種軟籽石榴的,哪家一年不賺個十幾萬?”李正發(fā)認為,因為有了合適的產業(yè),山前的村小組種石榴已經效益顯現,山后的村小組缺水種大樹青椒也開始了探索,“因地制宜”。

不過,軟籽石榴的種植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從最早的返鄉(xiāng)商人試種,到如今的漫山遍野,李正發(fā)們沒少忙活。

之所以選擇種軟籽石榴,是因為村里原本就有老石榴樹,土質氣候非常適宜石榴種植。聽說能人回村種新品種,村委會很快幫忙協調土地試種。2013年有軟籽石榴試果,李正發(fā)和村干部覺得這個產業(yè)準行。不過,村干部費盡心思,大伙卻不主動。

“村民不動,咱們村干部先種。”不多久,村干部自家地里都種起了石榴。

2015年,村里的軟籽石榴掛果見效。村民看到收益,開始規(guī)模種植。起初,大戶想流轉土地,貧困戶擔心大戶虧錢自己跟著虧,村里就協調大戶先行支付租金,這才讓石榴漸成產業(yè);有些貧困戶不想流轉土地想要自己種,村里也尊重群眾意愿,李正發(fā)們還幫忙協調貸款。

曾經的山前村,一畝地租金也就200元,如今已經很快上漲到了1000多元。軟籽石榴進入盛果期后,畝產量兩噸,這兩年20多元一公斤。“有的家庭地多,單靠租金收入就過了貧困線。”李正發(fā)說,精準脫貧離不開項目安排精準,貧困戶只要不懶,就近打工就能脫貧。

為了發(fā)展產業(yè),貧困群眾還可以申請小額貸款、政府貼息。僅2018年,會澤縣就發(fā)放小額貸款3.5億元,新增縣級農業(yè)龍頭企業(yè)10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124個,新增土地流轉6.6萬畝;特別是通過“云品入京入滬”,幫助農戶拓寬了產品銷路。

干部選派精準

一批機關干部駐村,幫助群眾用好用足政策

“知道會澤山里窮,可是沒想到這么窮!北M管是土生土長的會澤人,可第一次前往幾個村組家訪后,楊華文還是很痛心,“走路走得想掉眼淚,路太難走,群眾的生活太艱苦。”

四十出頭的楊華文,原本擔任會澤縣疾控中心黨支部書記,去年3月前往發(fā)基卡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

之所以選派楊華文,會澤縣委組織部、扶貧辦沒少費思量!鞍l(fā)基卡村年輕人大多數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村干部和黨員大多年紀偏大,選派一位黨支部書記到發(fā)基卡村,能夠發(fā)揮發(fā)基卡村黨支部的帶動作用!睍䴘煽h扶貧辦副主任湯海珍說。

按照云南省《關于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會澤縣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實現一村一隊全覆蓋,一大批優(yōu)秀的機關干部被派到貧困村,幫助解決黨組織軟弱渙散、產業(yè)基礎薄弱、矛盾糾紛突出等脫貧攻堅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楊華文就是其中之一。

“相對于本地村干部,派駐干部更熟悉政策、也更善于與政府部門溝通。”楊華文說,“現在政策都比較完善,但不少貧困戶因為不了解政策,無法及時享受政策紅利,我們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幫助群眾用好用足政策。”

“從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角度看,易地搬遷、發(fā)展產業(yè)是關鍵,但作為駐村工作隊長,既要考慮當下,也不能忽略長遠發(fā)展!睏钊A文說,發(fā)基卡村未來發(fā)展最大的制約因素是缺水。每次省里的掛鉤幫扶領導實地調研,“水”都成為楊華文的匯報重點。為了破解飲水難題,楊華文和村干部一道找山泉、又利用疾控中心的資源第一時間完成水質檢測。楊華文說,山前的幾個村小組雖然通水,但是用水依然不寬裕,山后小江邊的村小組則極度缺水,就連耐旱的大樹青椒,長勢也一般!吧胶蟠迩f雖已搬遷,土地未來是進行產業(yè)開發(fā)還是恢復生態(tài)?需要好好算算賬!

“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到了村里,才知道這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比如,到了農戶家里少穿白色衣服,不然沒法挖紅薯、背石榴!睏钊A文說,修枝套袋,自己現在也是半個專家。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閱讀排行榜